创新药今年涨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安全配资门户网,后市会怎么走呢?
老K带大家一起看看葛兰、赵蓓、郑磊等十位知名医药基金经理的最新观点。
这些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老K都给贴出来了,就不一一展开去说,咱们核心是看观点。
1、葛兰:保持对创新药械产业链、OTC、消费医疗等领域的重点配置
葛兰在二季报中表示,政策环境方面,国内政策保持稳定,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框架延续,具体规则细节有望优化。投融资方面,港股医药IPO活动增多,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预期升温,国内创新药融资渠道有望改善。
创新药领域,双抗、ADC等前沿技术管线持续推进;国内企业与海外跨国药企就多个品种达成授权合作协议,首付款及交易总金额再创新高;国内创新药海外临床数据逐步披露,数据趋势与国内一致,显示临床研究质量可靠,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能力提升。
医疗器械方面,国内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稳定回暖。基于长期价值投资框架,综合考虑企业盈利周期、历史估值水平及经营趋势,我们保持对创新药械产业链、OTC、消费医疗等领域的重点配置。
展望三季度,创新药领域,看好全球合作深化与重要临床数据披露预期。国内企业在ADC、双抗、多肽等领域的竞争力逐步获得全球认可,已成为跨国药企管线布局的重要伙伴,后续仍有多个品种存在海外授权预期。被跨国药企引进的国产品种在全球多适应症开发持续开展,相关海外临床数据将逐步展示。国内政策层面持续优化,如《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出台,支持研发效率与质量提升,完善多元化支付机制;投融资渠道的疏通有望进一步支持创新药企业发展。消费医疗板块的结构性机会有望延续,医美、眼科等可选消费领域受益于居民健康意识提升,终端需求预计随经济复苏增长。家用医疗设备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需求将稳步增长。医疗设备板块复苏趋势有望延续,虽然招标数据回升传导至企业财务报表仍需时间,但设备国产替代及行业长期复苏前景值得关注。
2、赵蓓:对于研发实力强,产品有出海潜质的创新药公司继续增加配置,但减持了部分短期内涨幅过大,估值透支的小市值创新药公司
赵蓓在二季报中表示,全球创新药研发突破层出不穷。继肿瘤免疫治疗后,近几年又在ADC药物,GLP-1减肥药,阿兹海默症治疗单抗,TCE 双抗治疗实体瘤和自免疾病,下一代 PD-1 双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们认为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正在迅速与全球接轨,并在部分子领域取得全球优势,获得海外跨国药企的认可,行业近2年掀起的“license-out热潮”就是这一产业趋势的具体体现。而在“资本寒冬”和监管收严的大背景下,国内创新药行业也迎来了“供给侧改革”。这对于产品进度靠前,研发执行力强,资金储备雄厚,销售兑现能力强的创新药龙头公司或为利好,因为未来行业“内卷”程度有望大幅降低。
本报告期内我们对于研发实力强,产品有出海潜质的创新药公司继续增加配置,但减持了部分短期内涨幅过大,估值透支的小市值创新药公司。
而对于创新药研发外包服务(CXO)行业,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以海外收入为主要来源的相关 CXO 和科研上游公司已经迎来了订单/业绩拐点。但是地缘政治因素的担忧持续存在,今年二季度为应对关税战的潜在影响,我们对部分公司进行了减持。而对于以国内需求为主要来源的CXO和科研上游公司,虽然目前国内一级市场投融资仍没有迎来明显改善,但在海外授权首付款激增,二级市场创新药板块大幅上涨,以及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下,板块也在由预期拐点逐步向订单拐点过渡,因此我们在本报告期内对于科研上游公司也增加了一些配置。
2025年呼吸道疾病流行率显著低于前几年,而因为相当多公司的主打产品和感冒发烧需求相关,中药OTC板块今年上半年整体来看业绩承压。报告期内本基金降低了中药板块的配置,但仍然继续对过去几年管理确实有改善,能够穿越周期而长期稳健成长的中药公司保持关注。
从 2025 年上半年来看,消费医疗需求有止跌企稳的趋势,但能否持续企稳甚至进一步回暖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随着国家内需刺激政策的逐步发力,我们也在积极寻找消费医疗板块的拐点。
长期来看,我们仍然看好屈光手术技术迭代,近视防控渗透率提升,种植牙放量和医美等中长期行业趋势。医疗设备板块相关公司2024年业绩普遍较差,从 2024 年四季度开始招投标数据拐点已经出现,但 2025年上半年医疗设备公司仍然普遍存在渠道去库存的压力,我们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医疗设备公司可能迎来拐点。
3、郑磊:国产创新药可能迎来了自己的deepseek时刻,进一步加仓了创新药
郑磊在二季报中表示,我们认为国产创新药可能迎来了自己的deepseek时刻,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化之路正经历质的飞跃,海外 bd 的活跃度创历史新高,也在证明这一点。而这场革命的驱动力是多重红利的叠加,特别是工程师红利与临床研发效率,具备了全球的比较优势。
二季度,我们对组合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主要看好三个方向:科技创新、自主可控、消费复苏,行业上我们仍然看好新技术带动的产业机会,进一步加仓了创新药;此外,基于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我们认为部分医疗器械行业即将迎来国产替代的良好时机,看好“卡脖子”环节的医疗器械龙头公司未来的成长性。
4、吴兴武:创新药的产业趋势越来越清晰,下半年行业较大概率仍然有较为重要的交易合作事件
吴兴武在二季报中表示,创新药的产业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些创新药企业的优质分子在全球临床学术会议上展示出多个靓丽数据,海外大药企持续花费高额首付款或里程碑付款购买中国临床分子,且下半年行业较大概率仍然有较为重要的交易合作事件,这些预期进一步驱动了创新药板块持续上涨。
一季度表现突出的一些弹性板块(如机器人和 AI)在二季度持续性不足,这也促使资金进一步流向逻辑明确的创新药板块。从医药板块内部来看,内需相关的方向仍然较为平淡,投资机会尚需等待。
5、万民远:产业趋势明确的创新药方向估值给得都比较饱满,医药行业内一些此前低关注度的方向,后续都有重估的可能
万民远在二季报中表示,今年来医药板块主要的交易集中在创新药方向,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产业趋势。而从交易创新药的具体内容看,主要可以分为三条线:业绩、临床数据、对外授权,而超预期的点则主要集中在个别公司的临床数据和行业整体的对外授权两个方向。
二季度基金运作:1、仓位角度,大部分时间维持较高仓位,此前在3月底时候,我们基于对个股的估值性价比判断,认为某些持仓个股的估值超出了合理区间进而选择兑现收益,因此3月底到4月初短暂地降低了仓位;2、结构角度,我们增加了创新药、创新产业链、低位医疗耗材的配置比例。
当前配置关注重点仍然集中在两个方向:1、产业逻辑和性价比。当前市场整体水位抬升,产业趋势明确的创新药方向估值给得都比较饱满,因此对个股的确定性、未来想象空间、横向比较的性价比要求都变得更高,尤其对A股标的而言,追求基本面确定性和股价位置都很重要。2、后续有改善预期的方向。随着市场整体风险偏好的提升,医药行业内一些此前低关注度的方向,后续都有重估的可能。代表包括以 CXO/科研服务上游为例的创新产业链、低位医疗耗材、医疗设备等等。此外,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对一些此前交易过的、或者未来有潜在变化的主题方向,也可以更积极乐观一些。
6、楼慧源:持续关注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的较快增长,以及出海机会
楼慧源在二季报中表示,展望 2025 年下半年,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将呈现几项特点:(1)创新药国谈政策较为友好、商保目录有望推出,产品力、市场、临床体系强的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其医院市场份额,且通过产品海外授权、享受到海外市场的更大空间;(2)医疗设备的动销增速重回较好增长;(3)海外新药研发外包的景气度回升;(4)设备器械龙头公司积极出海;(5)老龄化人群扩大、线上化率提升,院外OTC产品包括器械和中药有望抓住增长契机。本基金将持续关注以下方向:(1)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的较快增长,以及出海机会;(2)创新器械的国产替代和出海;(3)院外市场,格局稳定、股东回报较好的公司;(4)AI 技术对药物研发和医疗诊断的赋能。
7、谭冬寒:从估值来看,当前创新药的上涨有充分的基本面支撑,股价依然谈不上泡沫化
谭冬寒在二季报中表示,二季度创新药表现出非常抢眼的结构性牛市行情,主要原因是多个重磅BD交易落地,ASCO等重要学术会议上中国分子展示出超预期的成果,资本市场更加认可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竞争力,开始给予创新药公司的管线更高的估值。
我们继续看好创新药的结构性行情,一方面下半年到明年还会有多个潜在的重磅BD交易等待落地,另一方面国内政策支持创新的态度更加明确,而这方面的利好还并未反映到资本市场的定价上。
从估值来看,当前创新药的上涨有充分的基本面支撑,股价依然谈不上泡沫化。此外,创新药BD交易的火热也逐渐开始带动研发景气度的回暖,这其中也孕育了研发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以上七位基金经理都是比较知名的老牌医药基金经理。
接下来的三位医药基金经理是今年表现特别突出新秀基金经理,有两位今年的医药基金已经翻倍了。
8、张韡:全球5000亿美金+的新药市场,有望为中国新药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医药行业未来2-3年会持续展现出较好的抗周期性和科技属性
张韡在二季报中表示,二季度以来创新药主线表现较好。中国创新追上并反超美国的证据持续积累,2024-2025年,license out deal 占比持续提升;产业调研来看,趋势有望延续。
中国新药研发的高效率,高产出,高性价比开始吸引世界的关注。这一交易占比有望在3-5年转化成全球销售额,全球5000亿美金+的新药市场,有望为中国新药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这将是医药行业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主线。
内需持续回暖。我们认为,随着医药行业监管进入常态化,国内医疗需求和医疗行为逐渐修复,2025 年产品型企业将迎来恢复性增长。
同时,各项支持创新药行业发展的政策也会持续推出落地,支付端、准入端、投融资端均有望看到显著改善。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业也会开始体现长期成长空间。我们坚守投资主线、沿着以下方向布局:1)创新药:产品有全球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 pharma 和 biotech;2)进口替代率低,壁垒高的优秀设备耗材龙头。医药行业未来 2-3年会持续展现出较好的抗周期性和科技属性。我们的组合也会持续聚焦在中长期看好的几个方向上。
9、梁福睿:整体持仓和交易思路将围绕临床数据读出、管线海外授权和国内销售放量三个角度展开
梁福睿在二季报中表示,随着创新药行业政策鼓励、学术会议中临床数据读出催化及海外授权基本面不断兑现,促使创新药成为了2 季度的市场主线。
在医保局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医保和商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的背景下,展望三季度创新药将会在管线海外授权及国内销售放量两个方向展开,管线海外授权的产业趋势有望延续,中国创新药在诸多靶点研发进度和疗效超过海外药企,海外药企在补充管线布局角度上有客观需求,而国内销售预期空间是否可以提升将根据季报和医保&商保谈判结果来判断。
本产品在三季度将继续聚焦在创新药领域,整体持仓和交易思路将围绕临床数据读出、管线海外授权和国内销售放量三个角度展开。
10、金笑非:中期看好创新药板块的景气度,当然一些相对拥挤,估值高的个股也会择机兑现收益
金笑非在二季报中表示,医药行业也跟随市场逐步进入反转阶段,其中结构性的做多方向以创新药为主。
我们从22年底翻多创新药后,一直重仓此方向,中间波动较多,但整体上仓位只加不减,所以吃到了本轮创新药大涨的主要收益,过程中操作不多,以持股为主。
后续我们仍中期看好创新药板块的景气度,当然一些相对拥挤,估值高的个股也会择机兑现收益。
从这十位知名医药基金经理的观点来看,大家中长期都比较看好创新药的,不过有些个股涨得太多,估值性价比可能已经不高,这个需要注意。
希望基金经理们能做好主动的调仓换股工作,咱们大涨的时候能涨,也要做到能较好的控制好回撤,这样基民才不会老是要去操心择时的问题。
也有基金经理特意提到了一些没有涨的医药和医疗器械方向可能有机会,大家也可以适当关注。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安全配资门户网,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相关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名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